!
爱耳日
爱护耳朵
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
一
爱耳日的设立背景
中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万,其中7岁以下聋儿可达80万,老年性聋万;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约新生聋儿3万余名。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一人群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为此,中国残联、卫生部等十个部门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并于年3月开展第一次“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这对减少耳聋发生,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药物、遗传
感染、疾病
环境噪声污染
意外事故等
二
了解耳朵
1
外耳
耳朵的结构分为三部分:外耳、中耳、内耳。外耳接受外界的声音,并将沿着耳道引起鼓膜震动。
2
中耳
中耳鼓膜的震动引起三块小骨-锥骨、镫骨和钻骨上相震动,将声音传到内耳。
3
内耳
内耳可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听神经转为神经能,从那儿声音的信息就传到大脑
三
耳聋预防
1
新生儿期防聋
耳聋的发病,据有关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重度聋在新生儿的发生率约3—4%;0—6岁中度聋和轻度重聋约占5%,多由中耳炎引起,并认为婴幼儿中耳炎可能影响其语言的发育。面对这样众多的耳聋患者,除了采取必要的医疗、康复对策外,积极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普及、宣传听力保健知识,重视流行病学调查,开展耳聋遗传咨询,加强医学监护及科学用药,是预防耳聋的关键。
2
小儿期防聋
感染性聋是婴幼儿时期常见多发病,其中以小儿渗出性中耳炎导致的传导性聋及由于腮腺炎、高热等疾病导致的感觉神经性聋最为常见。小儿期耳聋早期多不易发现,特别是感染期经常使用氨基甙抗生素进行治疗更容易发生耳聋。所以预防感染,科学用药是重要的防聋措施。
3
预防药*性耳聋
对某性疾病的治疗可能要用一些必要的抗生素,尤其氨基甙类抗生素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对内耳有损害。特别在儿童早期症状很不明显,因而难以早期发现。加强医学监护是诊断早期耳聋的重要手段。药*性耳聋应以预防为主,禁止滥用耳*性药物。在用药过程中,一旦发现耳中*症状,如头晕、耳鸣、听力减退、平衡障碍等,应立即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