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第10个“世界听力日”,也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今年全国爱耳日的主题为“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关于“耳朵”,你平时注意到多少?
你知道吗?每两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个因不安全的聆听方式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
听力受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困扰?听力损失会对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工作生活的交流沟通障碍,年幼儿童语言和言语发展障碍,儿童及老年人的认知困难,成人的人际关系尴尬紧张;同时对教育、就业及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压力。
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耳朵?
通过保持良好的耳部的卫生,避免巨大的声响和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许多导致听力损失的致病因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预防。安全使用耳机,遵循“60-60原则”,即耳机使用不超过60分钟,耳机音量不超过总音量的60%,或者每周使用耳机不超过40小时,并尽量将音量保持在80分贝以内;不在地铁等嘈杂环境中使用耳机,以降低对提高声音的需求,或使用降噪耳机;在舞厅、酒吧、体育赛事等嘈杂场所佩戴耳塞,或远离KTV、酒吧、迪厅等噪声环境,或尽可能减少持续暴露的时间。长时间暴露于高强度噪声时,要严格采取防护措施,佩戴防噪耳塞或耳罩。对于具有噪音接触环境的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听力。除此之外,控制外中耳疾病,良好的耳部的卫生习惯,避免习惯性挖耳,积极控制血压、血脂及血糖,避免情绪起伏,加强锻炼身体,维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耳*性药物使用等等,都对我们耳部的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天旋地转竟然和耳朵有关?
“耳石症”学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的发作没有任何征兆,也不需要任何原因。当人的头部转到某个特殊位置时突然出现,一般以躺卧位翻身后出现得比较多。当人在翻身的时候,忽然感觉头晕目眩,同时伴有伴有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的症状,但是眩晕时间不会超过一分钟。发作时,最好的办法是躺着不动,静静的等一分钟后,等到耳石症医院,以免在眩晕的过程中摔倒,从而造成二次伤害。如果耳石症发作得不是很频繁,或者是几年才发作一次,或才是发作一次后长时间没有发作第二次,那就可以不用治疗。如果几天发作一次或者是发作得比较频繁,医院进行治疗。但突发性耳聋或听力下降,应及时治疗。突发性耳聋是一种急症,且诱发的病因众多,目前只能根据不同病因制定治疗方法。除了听力下降外还会伴有耳鸣、眩晕等不适症状,越早治疗恢复可能性就越大。
耳朵如何进行日常保健?
当然,大家也可以适当进行耳部的自我保健。例如当我们在乘坐飞机、厢式电梯或感冒时,因周围环境压力剧烈变化出现明显的耳朵闷胀感、耳痛耳明、听力下降等情况时,可以尝试下列三种方式,使咽鼓管通畅,改善耳闷耳胀的症状。①热敷法将干净柔软的毛巾浸泡在40℃-50℃热水中(切记水温不宜太高,避免烫伤),取出拧干后敷于患耳,待毛巾温度明显下降后可重新浸热进行热敷,反复此项操作,直至症状缓解;②吞咽法喝一小口温开水,用力咽下,利用吞咽动作,将咽鼓管打开,以恢复耳内压;③捏鼻鼓气法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紧闭嘴巴,用力呼气,使气流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腔。当听到“嗞”的声音时,提示咽鼓管已吹开,从而恢复耳内压;
如果上述方法均无效,或患者感觉耳痛明显、听力下降,请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数据、文字与图片源于网络,仅供读者参考;
2、文字和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3、本文如无意中侵犯了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告而删之;
4、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且不侵犯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有益知识和信息,部分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其真实出处,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