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疾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为什么说终南捷径,揭露了一些古代隐士的矫
TUhjnbcbe - 2022/12/2 22:33:00

唐朝时,一个名叫卢藏用的人在终南山隐居,与另一位在此修行的隐士司马承祯是好友,两人经常淡天说地,交流感悟心得。

两人虽是朋友,但最终的志向却不同,司马承祯是真心修炼道行,不问俗事。卢藏用只是把修行当成做跳板,想以此达到作官的目的。

为了达到目的,就要让朝廷知道自己的学识,因此他就跟着皇帝的行踪,一会长安附近的终南山隐居,一会去洛阳旁边的少室山讲道,当时被人讽为随驾隐士。

到武则天当*时,终于奉诏入京,做了一个左拾遗的官职,后又升为史部侍郎。

而他的朋友司马承祯,却始终拒绝朝廷请他做官的诏书,后来唐玄宗就在山里给他盖了个道观,让他编写校正《老子》一书。

书成后,司马承祯到长安拜见唐玄宗后,又见到了正做高官的卢藏用,两人寒暄几句,起身时卢藏用感指着终南山叹道:现在我才体会到还是山中好,多想再享受那样清静悠闲的曰子啊!司马承祯听后笑道:有啥好的?我看那不过是一条做官的捷径罢了!

不知道卢藏用当时的脸红了没有?记得宋朝诗人范成大有一句诗,就是讽刺此事的:“谁怜蛮府清池句,不着南山捷径鞭。”

翩翩一只云中鹤,飞来飞去宰相衙。这则终南捷径的故事,说明了古代文人推崇的所谓山林隐逸,有时不过是博取功名的一种手段,也揭露了一些隐士身在林下却热心富贵的矫情和虚伪。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说终南捷径,揭露了一些古代隐士的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