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疾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Uhjnbcbe - 2022/12/2 22:33:00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幸运抑或不幸

李煜是幸运的吗?

应该是,他生在了帝王之家。

李煜又是不幸的吗?

应该也是的,因为他生在了帝王家。

这是不是矛盾的?

应该不是。

说幸运,正是因为生在帝王家,这是多少人想求而求不到的。

生在帝王家,他才有机会锦衣玉食,才有契机写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的诗句。

但如果说不幸运,那是因为他做了亡国之君。

李煜是有才的,如果时光倒转二十年,说不定他也会是一个乾坤巨匠。

吴奇隆扮演的李煜

不一样的李后主

在后世,一提起李煜,人们基本上拿他与隋炀帝、商纣王或者陈后主等相提并论。

这对李煜是不公平的。

事实上,李煜既非如商纣王那样荒淫,也非隋炀帝那样残暴,更不是像陈后主陈叔宝那样不堪。

李煜也曾经心怀大志,也曾经勤*爱民,也曾经尽心谋国,梦想建设一个中兴的南唐。

在执*期间,李煜为*勤勉,有多有改革之策。

在*事上,奉行对外称臣对内暗自发展*备的战略,率领南唐*民拼死抵抗宋*的侵略。

虽然最终金陵沦陷,李煜无奈“肉袒出降”。

但南唐*权在风雨飘摇中又延续了十多年,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连宋太祖赵匡胤也感叹李煜的治国能力非同一般。

伤感的李煜

想做隐士?

李煜生在帝王之家,但却是一个注定与皇位无缘的皇子。

前面还有那么多哥哥。

这样即使他怀有经世之才,也只能寄情山水。

好在,李煜也是真的喜欢山水。

所以李煜够聪明,他深知藏锋隐锐的道理,于是他将自己包装成一个不问世事悠游于世的隐者形象。

中国历史上的隐士大概可以分为三种:

一种是不食周粟的真隐士,像伯夷、叔齐,宁愿饿死也不食周粟。

另外一种就是万般无奈,选择回归田园如陶渊明那样的隐士。

第三种就是假隐士,唐朝的很多隐居于终南山的人就是如此,他们只是将隐居作为沽名钓誉的一种手段。

而李煜年纪轻轻就隐居于庐山读书。

他还给自己起了一大堆如“莲峰隐士”、“钟峰隐者”等有隐士味道的名号。

一方面读书提升自我,另一方面韬光养晦全身远祸。

可能为唐伯虎笔下的李煜

李煜的梦想

事实上,李煜可以算是一个有追求有心机的人。

史书上记载李煜,“早知国事,聪悟好学,经史子传一见辄解。善兵法,工书画,明音律,其睿智明聪,罕有出其右者”。

这段记载说李煜早知国事,可见他并非不知治国,他善兵法有武功。

可见真实的李煜,并非是柔弱的宫廷子弟。

他擅书画音律,经史子集无一不通,可见他聪明好学智商很高。

从他早年假装隐居韬光养晦的行为来看,李煜又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

南唐疆域

*治毁了李煜

可以说是*治毁了李煜。

我们不知道李煜内心里是不是真的对于帝王之位有想法。

但是他本有机会去做真隐士的。

但皇族内乱自古以来从来没有缺席过。

首先,他的哥哥,也就是太子李弘冀,在*死叔叔李景遂几个月后,就暴毙身亡。

而李煜的另外四个哥哥也相继逝去,本来是老六的李煜,一下子变成了老大。

在父亲中主李璟病逝之后,匆忙登上大位,成为南唐的最后一代皇帝。

不,是最后一个国主,因为此时的南唐已经成为后周的附属国,他没有资格称皇帝。

因此李煜在历史上被称之为“李后主”。

电视剧《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成就了宋词

*治毁了李煜,而李煜成就了词。

他成为宋词的探路者,在李煜的身后,晏殊、欧阳修、张先和苏东坡们,将扛着李煜的旗帜,把宋词引向高处。

国家不幸诗家幸,天崩地裂般巨大的人生变化,从一国之主到落入敌手成为阶下囚。

从人生喜剧到命运悲剧,人生所有的苦难都集中在李煜身上,也造就了李煜那无与伦比的词作艺术。

*治上他是失败者阶下囚,在词作艺术上他是一代词帝,。

李煜可以算是晚唐五代词的总结者,是宋词的开启者,是深刻改变了晚唐五代词艺术走向的伟大词人。

从李煜开始,词从民间舞台的歌词,开始进入士大夫的内心。

他们不再替人代言,不再遮遮掩掩,不再用华辞丽句作虚情假意的歌唱。

而是“我手写我心”,像李煜一样,用一颗至诚至真的词心,书写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和命运的高低沉浮。

当词不再用来虚与委蛇,而是用来直抒胸臆。

词才真正成了词。

走向末路的李煜

李煜的悲剧

命运于李煜来说,是幸运也是不幸。

他本可以做一个沉溺于艺术世界,进行艺术创造的天才艺术家。

他本可以是吟唱山林隐居江湖的渔父,在五湖烟海中钓一杆风月。

但命运又将他推向帝王的宝座。

让李煜拖着南唐奄奄一息的躯体,拼死抵抗又苟延残喘,最终亡国成为阶下囚。

在“日夕以泪洗面”中,在无数次悔恨、无数次梦回故园的梦境之中,被宋王室在七夕那天以牵机*药*死。

李煜的死,给公元年七夕的天空染上了一缕血色。

可见李煜并非如史家所说的“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不谙*事。

也并非如李煜自己所说的“几曾识干戈”。

他在执*期间做出了很多选择和努力。

在无数种努力都无济于事的时候,最终成为阶下囚。

在四十二岁生日那天,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深哀巨痛之中悲惨死去。

这种悲惨的境遇,有没有书写出一曲人生从华美到悲凉的哀歌。

你觉得呢?

我是乡野的青年,业余的历史爱好者,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述原本应该生动有趣的历史。每天来和大家聊点历史,聊聊我们的野史观。

1
查看完整版本: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