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疾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追随王摩诘,伴松间明月,去到那王孙自可留
TUhjnbcbe - 2023/2/18 18:56:00
丙酸倍氯米松粉雾剂能不能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hl/170222/5229078.html

有的诗,读一遍即可入心,便结下一生的缘分。

读王摩诘《山居秋暝》,口齿含香之间,有如看到一幅静谧深远的画,耳畔又仿佛传来一曲轻灵的笛声。在这首诗的牵引下,整个人仿若脱离闹市,置身于幽静的山中,在明月的照耀下,感受到怡然自得的心境。

于是,在我落笔想要写下笔名那一刻,脑海中闪现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句,何不学着王摩诘,在山水文字间找到自我,在松林竹声间丰盈内心呢?于是,“松间明月”就成了伴随我读书、写字的符号。

在唐代,王维的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在前期,他写过一些边诗,但最主要的还是山水诗。王维通过对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自己的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他的诗,描写细致入微,摹状传神,兼具色彩声音之美,读来更有音乐之感,成就颇高。

这首《山居秋暝》可谓是山水名篇,是动静结合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佳作。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茧斋诗谈》曾说“空山”两句,起法高洁,带得通篇俱好。

一个空山,一下子就把人带进了世外桃源般的山林间来,好像闻得到雨后青草的气息。初秋的傍晚,自带几分诗意,满含秋天的韵味却无萧瑟之感。

可明明后文提到了喧闹的浣女,为何此处要说空山呢?仔细想来,树木繁茂的山林里,又如何能一眼看得到人的踪迹呢?这个远景的镜头下,是一片清新的树林,一轮高悬的明月,寂静如此,正是一个空山方能形容得出。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我们把视野慢慢下移,清冷的月光下,是丛丛茂密的青松,还有在山石上淙淙流动着的泉水。

这时候有一点点声音渐渐响了起来,是泉水偶尔的叮咚声,或者是松林默默的沙沙声。这两句诗,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如画的景象,写景,更是写内心。

动静相宜之间,是诗人高洁的志趣所在。月下挺拔的青松,恰似人不屈的意志;石上清澈的山泉,正是洒脱灵动的情怀。看似毫不着力的描写,实则是诗人理想的寄托。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忽然传来了欢笑声,原来,是外出浣洗衣物的少女归来了,顺流而下的渔舟,也使得荷叶倒向两旁。

这两句更是巧妙,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先听到了浣女的声音,又看到渔舟归来。洋溢着美好生活的气息迎面扑来,这安静淳朴的乡间生活,何尝不是诗人内心所向往的呢。

在前面的诗句里,更多的是借着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表达诗人自身的志向。而这两句写浣女和渔舟的诗,则是转而写人,美妙的女子给人美的感觉,更是美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生活在这青松竹林之间,在这皎洁的明月之下,营造出来情景交融的意象,是诗人内心对于纯朴生活的向往。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春天那易逝的芳菲,就随他去吧!在这秋天的山中,王孙大可久留下来。自古人们都迷恋春天的美景,可这眼前的景象,让诗人把春光都看淡了。

《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可诗人偏偏要说“王孙自可留”,纯净的山间生活,是渴望洁身自好的诗人向往的地方。

这首诗中重要的艺术手法,就是通过描绘自然美,来表现诗人自身的人格美与理想美。看起来,这首诗只是在写山水,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在山水的描绘之间,寄托自己的志趣,可谓是令人回味无穷。

诗作用词自然雅致,毫无造作之感,读来心旷神怡,意蕴深远,也正是体现了诗人澄澈的内心,以及炉火纯青的艺术修为。

这首《山居秋暝》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时所作。这辋川别墅是王维的私家园林,位于秦岭北麓的蓝田,原属宋之问。几经辗转后,在开元后期,成了王维最爱的居所。

一代诗佛,寄情山水,在某个初秋雨停后的*昏,写下这首流传千古的《山居秋暝》。无意间,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便成了多少文人墨客心中抹不开的追求。

在繁杂的工作生活中,最惬意的莫过于夜深人静之时,在书房里看这本《唐诗鉴赏辞典》。不仅诗作全,鉴赏水平颇高。在生活中多读古诗吧,追随古人的智慧,在生活中寻一方净土,放置自己的内心。

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中国古诗词大全集唐诗鉴赏词典大字体不伤眼京东月销量旗舰店¥64购买已下架

图片来源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追随王摩诘,伴松间明月,去到那王孙自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