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世外桃源”,那是心灵和梦想的寄托,是别人不曾踏足的地方。
在那里,可以忘却世事,可以遇见自我。
很多人说,等自己老了,就回农村隐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种菜养鸡,悠悠岁月,与世无争。
这当然很美好,只不过“心远地自偏”,身处城市钢筋水泥森林的人们,有些也正在过着半隐居的生活。
“隐士”文化,由来已久,东晋的邓粲说过:
夫隐之为道,朝亦可隐,市亦可隐。隐初在我,不在于物。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是道家的哲学思想。
闲逸潇洒的生活不一定要到林泉野径去才能体会得到,更高层次隐逸生活是在都市繁华之中,在心灵净土独善其身,找到一份宁静。
竹子(化名)38岁,已婚,白领。
她家22楼,夜幕降临后下班回家,在小区里抬头看,要好一会儿才能在那些星星点点的灯光中找到自己家的那扇窗。
她有些恍惚,她在这个小区住了六年,却还是生疏如此,因为她是标准意义上的宅女。
她告诉我,虽然自己是这个城市的一员,但除了公司,就是家。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算是半个隐居人。
竹子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为“竹里馆”,她喜欢竹制的物品,所以在她的“竹里馆”里,竹凳、竹床、竹画……都是她所珍爱的,朴素、简单。
竹子在家的大部分时间都呆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书、喝茶、打坐、冥想。
她没有什么社交,几个同事、几个亲人而已,一周取两次快递,保证基本的生活需求。
竹子的丈夫与她理念相同,竹子迷上古琴后,丈夫喜欢上了钓鱼。
他们在一起,互相不打扰各自的兴趣和生活,客客气气,既是伴侣,也是君子之交。
竹子说,自己年轻时就有轻度的社交恐惧症,害怕与人接触,不敢在人前表现。
性格使然,这些年一直没有变,竹子也不想改变,她觉得这样很好,这样的半隐居生活正好适合自己。
没有机会去乡下隐居,更没有条件去终南山深居简出,那就只好中隐隐于市了。
吃最简单的饭,用极少的物品,过最单调的生活。
没什么朋友,也没任何应酬,在这个城市里,她既置身其中,又抽离其外。
我对竹子的生活表示羡慕,说她的所思所想很像古代的某位隐士。
她笑了,说真正的隐者是没有名字的,那些“隐”出名声的人,不过是借“隐”博名而已。
她说得对,只有真正甘于朴素的人,才能把平淡如水的隐居生活坚持下去。
让我惊讶的是,这种被认为“寡淡无趣”的隐居生活,却被生活在繁忙、紧张的城市人所接受、热爱和尝试。
你可能不信,其实身边的有些人,正在过着城市半隐居生活。
生活在都市的人,眼见的是纸醉金迷,耳听的是靡靡之音,五光十色的街市,光怪陆离的人生,让人迷醉也让人厌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越是忙碌的人,越羡慕闲情逸致;越是喧嚣的生活,越追求心灵的宁静。
在尘世中隐去,不为俗世忧虑,不受俗人烦扰,寻找精神世界的归宿,让灵*拥有真正的自由,这是每个都市隐士最终的梦想。
在都市中隐居,从纷繁复杂走向朴实无华,从跌宕起伏走向平平淡淡,是一种抽离,更是一种超越,是心灵的放逐与回归,每个人都可以在都市中“隐去”,每个人都可以寻找自己的“世外桃源”。
中隐隐于市,不必向往田野,不必追求形式,隐居于喧嚣城市中,求一方自在天地。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