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终南山是一个具有世界文化意义的历史名山,它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历来为世人所称道。因距古都长安较近而得天时、地利之便,又因文人墨客,僧侣隐士、皇家贵族常在山中或游历赏景或隐修问道,使终南山的影响力持续至今,而得人和之助。
终南山南五台其中有不少自带流量的地方,诸如紫阁峪。峪中有山叫紫阁山原名紫盖山,海拔米的紫阁峰被誉为"终南第一山",从地理位置上看紫阁峪位于鄠邑区城东秦岭北麓,与高冠峪相邻,古时一跃成为终南名山之首,虽在近现代影响力日渐式微,但瑕不掩瑜。
那俊秀的山,清冽的水,隐没于荒草中的古迹,以及那些流传久远的人与事,让今天的紫阁峪自带流量,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前往观景体验。
紫阁峪由于山势俊秀,景色绝美,距离古长安城又近,吸引无数文人士子,佛道修行人士前往于此修身养性,清修隐居,让这里的山林水涧都充满了灵秀的人文之气。
图源大众点评汉代开国元勋,功成身退的张良,曾在紫阁峪无量洞避暑,在张良洞隐居修道,北周时的法藏也曾在此修行八年。
唐代紫阁峪迎来它的鼎盛时期,据《陕西通志》记载∶紫阁峪内的皇家寺院宝林寺,由唐太宗敕建,尉迟恭监修,宝塔高五丈余,被后人称为敬德塔。内有涌钵泉,有学者认为唐末玄奘遗骸被兴教寺僧护携至终南山时,宝林寺旁的敬德塔应该是玄奘遗骸的安奉之处。
同时又因皇家修建宝林寺,无形中加持了紫阁峪的影响力,促使紫阁峪各寺院成为许多高僧的潜修之地,如飞锡、楚金,以及新罗僧人无名(慧昭)等。
敬德塔局部图除了佛道修行者以外,前人卢藏用的终南捷径,让许多入仕而不得的士子们看到了科举之外的曙光,便以山中寺庙为居所习业,与义学僧侣问学、切磋,扩大自己的声名,而被朝廷耳闻以实现入朝为官的目的。
无论是真隐、假隐,紫阁峪都是当时士人所向往的好去处。仅在唐代,曾到过紫阁峪并以诗赞誉者唐代就有李白、杜甫、韦应物、岑参、贾岛、张精、白居易、顾非熊、张籍等人。宋朝的李騊、程颢、章敦等也写过不少描写紫阁峪的诗歌。直到明清两代紫阁峪一样是当地文人及仕宦的聚会唱和之地。
大儒才子们用自己的诗作为紫阁峪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其中李白的《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何当造幽人,灭迹栖绝巘。”写出了紫阁峪隐者在大开大合的山中,自在生活的场景,连浪漫主义的李白都心生羡慕之情,可惜当时的他仍怀有"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治理想,不愿隐于山野终其一生。
若在雨后天晴,南望笔直挺拔的紫阁峰,在霞光映照下,紫气环绕,苍翠夺目。这样的景象被称为"紫阁青冥",成为鄠邑十二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