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伴君哦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这是一首融诗、画、音乐美在内的五律。它描绘了辋川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刻画了诗人和裴迪的隐土形象,抒写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真切的朋友情谊。
首联写山中之景。虽然时间处在水落石出的寒秋,但山林依然是苍翠浓郁,并未出现凋零的状态,反而比夏春更显得浓厚苍翠。一个“转”字,把静态的青山凭借其色彩写出动姿来;流水潺潺有声,声声不息地喧响流淌,水是流动的,此处又着一“日”字,便把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写得令人信服。前句写山,后句写水,寒山秋水被人描摹得声色兼备,动静皆有,景色之美不是春光胜似春光。
绘景之后便写人。柴门是一种象征,一方面是田园风味,又象征着诗人的隐居生活。夕阳西下,暮色降临,诗人与朋友倚杖立柴门之外,阵阵秋风带来声声蝉鸣,炊烟袅袅上升,多么安静,多么幽雅!诗人与朋友又是多么的安逸,多么的潇洒!崇尚大自然景色的诗人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内心充满着恬静的欢乐,怎么不令他想起自己十分仰慕的以五柳先生自称的陶渊明呢?
倚杖而立并非闭目养神,诗人看到了什么呢?颈联写诗人远见之景。太阳西沉,几乎已通近江面,白水上一轮橘红色的太阳,将河边渡口染上片片彩霞,落日的动态及色彩展现出来;在*昏的朦胧中,村落上空一缕缕炊烟冉冉升起,描绘出一幅典型的烟村暮景图,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余”字写落日下坠的动态,“上”字写炊烟悠然而上的动态,一上一下,相映成趣,既使句子对仗工整,又贴切传神。
尾联化用典故,表达诗人与朋友无心于官场、热爱大自然乐于隐逸的心情。诗人自称五柳,乃是以陶渊明自喻,裴迪则被诗人称为“风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复值”二字,既点明了诗题,也表达了诗人对老友再次相聚的欢欣;“狂歌”则活灵活现地写出裴迪在辋川别墅的美景中,在情投意合的挚友面前醉酒放歌的狂态,也表明了诗人对朋友的由衷赞许,并暗扣诗题的“赠”字。
首联、颈联写景,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时间、地域特征的景物,勾勒出一幅田园风景画,一景一物都带着诗人的感情色彩;颔联、尾联写人,通过诗人与朋友的柴门观景、狂歌别墅,表现出自己乐于隐居的心情,但柴门、暮蝉、晚风也有意无意地写出了山中别墅的景色。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物我合一,情景交融。闲居之乐,对友人的真挚友谊在描景写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