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疾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女隐士王芝霞43岁抛夫弃子皈依佛门,85
TUhjnbcbe - 2023/3/24 20:20:00

从古至今,“归隐”都是一个带点仙气的词。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刘禹锡的一句诗,在他的《陋室铭》中,整首诗词似乎都在向往着安静的生活,追求心灵的平静。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农村宁静纯美生活的向往。

“归隐田园”听起来虽然很美妙,但是能够做到的人却非常少。

现在社会发展迅速,生活和工作压力让很多人疲于奔命,也有很多人希望回到乡村生活,可是为何无人这么做呢?

究其原因还是花花世界中有太多我们难以放下的欲望,这些东西让很多人无法割舍,也不愿意割舍。

不过,在陕西西安市却有这么一个女人,她真正做到了“归隐”二字。这个女人就是王芝霞,89岁的高龄,隐居终南山近40年,曾经连续打坐天,想想都感觉很不可思议。

从小就很奇怪

年,王芝霞出生于陕西西安市,因为父母是老来得女,所以对这个女儿很宠爱。电影里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很多人从出生就有着自己的宿命”,而王芝霞似乎就是这样一类人。

小时候的王芝霞一直喜欢去寺庙,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原本这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直至后来父母发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王芝霞只要哭起来,就很难哄好,可是只要将她带到庙会上,她就立马不哭了。对于这个现象,当地的村民也都感到疑惑,但却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除了这件事情之外,王芝霞还有一件事情表现很离奇。7岁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都应该是好玩好动、活泥巴的年纪,然而王芝霞却并非如此,她更喜欢的是佛学。

王芝霞出生在普通人家,与佛学的渊源并不深,甚至只有庙会的时候,父母才会带她去一趟。众所周知,佛学是一种玄而又玄的学问,然而对于这门学问,王芝霞却能够无师自通,轻松了解其中的含义。

皈依佛门

不过,那个时候王芝霞还很小,虽然喜欢研究佛学,但是却没有真正的皈依佛门。随着王芝霞的长大,她也到了该结婚的年龄。父母给她找了一户好人家,很快王芝霞就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为了家庭的兴旺、为了能够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王芝霞开始为生活奔波,去寺庙接触佛学的时间少了,对佛学的渴望也开始变淡。

本以为王芝霞的佛学人生就此终结,然而在43岁那年,她迎来了一次人生的转折点。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芝霞像往常一样又来到了香积寺。然而,这次的感触又与之前不同,她好似感受到了佛祖的召唤一样,心中有着一种很强的念头——皈依佛门。

再三思考之下,王芝霞便下定了决心,虽然丈夫和孩子都来劝诫,但是王芝霞还是狠心离开了。

凡尘难断、隐居终南山

皈依佛门的第一站是香积寺,王芝霞每天的生活就是静坐和念佛。起初,她的心始终平静不下来,因为在长久的孤寂中,她时常会想念自己的孩子。

在那段时间,王芝霞皈依佛门的心也曾动摇过,她想要回到山脚下与自己的家人团圆。不过,这种心思很快就被王芝霞给否定了,她认为这是对佛的不忠。

为了摆脱这些世俗杂念,王芝霞想要找一个地方隐居起来,而终南山便成为了她的首选目标。

自古以来,终南山都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也是很多高人隐居的首选场所。“隐居终南山”听起来带点仙气,但真正去做的时候才知道其中的艰难与残酷。

当时,王芝霞已经近50岁了,相比香积寺现成的衣食住行,终南山连属于自己的一砖一瓦都没有。

为此,王芝霞不得不自己建造一个居住之所,在那段时间里,终南山上总有那么一个苍老的身影爬上爬下地建造房屋。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王芝霞终于在山上建起了一间寺庙,并取名为“三圣殿”,她还给自己起了一个法名叫做“王慈善”。

三圣殿的名字虽然听着“高大上”,但是它实际就是一个茅草屋,夏天不避暑,冬天不避寒。

“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王芝霞便是前者,即便修行之地如此简陋,但依然阻止不了她的修行之心。

寒来暑往,王芝霞在这里一住就是40多年,“三圣殿”还是一如既往地简陋,可是王芝霞研究佛法的心却更加坚定了。

王芝霞曾经连续打坐天,实现了对自我的一个突破。在很多人看来,天不可思议,然而她却做到了,而且还是一个85岁的老人,不得不让人佩服她的那份向佛之心。

这几十年的修行也让王芝霞的心更加平静了,虽然人世间依然有着亲人,但是她却不愿意过多的提及。

儿子结婚的时候,邀请过她回去参加婚礼,王芝霞也拒绝了,相比于凡尘俗事,她更愿意过这种参禅念佛的平静日子。

信佛却不迷信

大部分信徒对于自己的信仰会有着超乎寻常的狂热,可王芝霞虽然信佛,但是却不迷信,她活的很通透。

很多时候,有人将“有求必应”作为辩驳佛学的一个点,王芝霞却并不这么认为,在她的心里面:

“佛不是有求必应的,更不是无所不能的救世主,而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是一种对心灵的净化。”

历史上的很多隐士高人,他们都不希望自己被外人所知,而王芝霞却对这种“入世”不避讳。她喜欢与外人交流,对外来之人也非常欢迎,正如她的法号“王慈善”一样,她要将自己对佛学的人生感悟分享给别人。

正是因为这种人生态度,所以王芝霞虽然过得很清贫,但是却宁静快乐,真正做到了与山为伴、与人为善。

《陋室铭》中有这样一句话:“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王芝霞的名气虽然不如那些名山大寺的和尚,她的“三圣殿”也不如雄伟的寺院,但是她那份超然的心态却要比很多人高出许多。

从表面来看,王芝霞的行为是一种对佛学的追求,可从更深的层次来看,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理想的一种追求呢?

现在王芝霞的生活或许很艰苦,但是她的内心却是很幸福,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只不过在于你敢不敢去做。

43岁开始对内心的呼唤追求,年近50岁在终南山一人独居,虽然环境很艰苦,但是芝霞依然生活了近40年。

从这一点来看,王芝霞又比很多人勇敢,着实让人佩服!

1
查看完整版本: 女隐士王芝霞43岁抛夫弃子皈依佛门,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