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疾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古代那些奇葩的隐士
TUhjnbcbe - 2023/3/26 21:07:00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https://m.39.net/nk/a_4892467.html

“后来种放还是忍不住出来做官了,但他这个官做得很不安分,还是经常往终南山跑。古代士大夫讲究无道则隐,有道则现,种放就这样时隐时现,在京城和终南山这间跑来跑去。”

隐士也叫“幽人”、“逸士”、“高士”等等,本身与官僚系统是势同水火的关系,他们中的绝大部分,要么是有才干却不愿做官,不与当权者合作而归隐;要么是本来官做得好好的,因为某种主观或客观的原因,离开官场,成为隐士逸人。

隐士几乎是伴随着官僚同时产生的,他们互相依存,既相互对立,又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

他们的身份并非固定不变,有时候甚至会相互转换。

隐士逸人

历代都不乏厌倦宦海生涯归隐山林的高士,当然也有禁不住三请四请,又重新出山为当权者效力的隐者,当这奔向不同方向的两类人擦肩而过时,也许会互相甩给对方一个鄙视、嘲弄的眼神。

在归隐状态下仍和当权者打得火热的情况虽说少见,但也不是没有。

和大多数生活清苦的隐士不同,这类隐士因为得到皇帝或官僚的资助,生活相当优裕。

在世人眼中,他们因此具备了些“御用隐士”的特征,普遍被认为品位不高。

终南山隐士居住的屋舍

《金史》里面提到一个叫赵质的人,他原是辽国宰相的后代,他隐居在燕京城南,教书为业。有一回金章宗路过他家,进去坐了坐,对他的志趣和诗作大加赞赏。想让他出来做官,赵质不干,让金章宗更觉得难能可贵,赐给他亩土地,并免其终生税赋。

赵质从此就阔起来了。

这和我们所想象的逸士高人确实有一定差距,你不做人家的官,为什么要人家的地呢?

宋朝还有一位更离谱的。

这个人叫种放,他和母亲隐居在终南山的东明峰,在山顶盖了一间屋子,每天坐在那里看云彩。

终南山至今仍是隐士们的向往之地

有时候突发山洪,冲断道路,下不去山,没有粮食了,他就只吃些野菜野果。他还喜欢喝酒,都是自己种粮食酿的,他经常穿着短袄,戴一块头巾,提着酒壶带着琴,坐在小溪旁边的石头上,喝着酒,弹着琴,一喝就是一天。

他的事迹传到了京城,宋太宗很看重他,派人请他出来做官,种放不肯。

宋太宗让地方官为种放拨了一笔钱,作为他赡养母亲的费用,并经常派人去关照种放的生活。

后来种放的母亲去世时,这时宋太宗已经去世,宋真宗即位,朝廷“赐钱三万,帛三十匹,米三十斛以助其丧。”然后继续劝他出来做官,他还是不肯。

于是朝廷又送,“帛百匹,钱十万”。

宋真宗

送得种放有点不好意思了,只好去京城和皇帝见了一面,然后又送“绯衣、象简、犀带、银鱼”,宋真宗还亲自作了一首五言诗送给他。

后来种放还是忍不住出来做官了,但他这个官做得很不安分,还是经常往终南山跑。古代士大夫讲究无道则隐,有道则现,种放就这样时隐时现,在京城和终南山这间跑来跑去。

因为有钱了,后期的种放吃穿用度方面也越来越讲究,在长安附近购置了大量良田,甚至发展到纵容亲属强买强卖,横行不法,招致很多非议。

种放也从一个坐在小溪旁边就着药材喝酒弹琴的隐士,变成一个恶霸豪强、势力小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那些奇葩的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