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每当宁静下来的时候,我们更容易触摸到自己的心灵。
人生的境界,说到底,就是心灵的境界。如若心烦意乱,无论你走多远,你皆无法参透心生的本质,领略不到极具韵致的风景。唯有保持心灵的宁静,才能铸成优雅的人性。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的便是如此。在现代社会中,有多少人为生活疲于奔命,沉浮于波涛汹涌的社会大潮中,甚至有多少人发出了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感慨。
我们被困于生活的压力,工作的负担,家人的期望之中。因为这些,我们一直在奔跑,却忘记了休息。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前进。我们渴望寻求内心的平静,渴望一方净土可以栖息。有些人便选择了归隐,以寻求心灵的宁静。终南山一直是许多放弃世俗生活选择归隐的栖息地。
陶渊明笔下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描绘的便是对归隐终南山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有这样一位女隐士,在终南山修行。而且时间长达四十年之久,从不与丈夫儿子见面。如今八十五岁高龄的她仍然能连续打坐一百零八天,以求内心的宁静。她就是终南山第一女隐士王芝霞。
韶华易逝,一个人的一生又有几个四十年呢,且不与家人联系,远离世俗喧嚣,我想若不是真的信念坚定,是很难坚持下来的。而且已经高龄的王芝霞却能连着打坐一百零八天,一心修行,这不得不令人佩服其毅力。这不禁令人好奇,究竟是怎样的原因才导致王芝霞选择归隐终南山的呢?是什么原因竟能让其坚持这么长时间,做到如此坚定的呢?
1.自小便与佛结下妙不可言的缘分
王芝霞出生在陕西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农民,对佛教并没有任何的了解。但是王芝霞从小就与佛结缘。在别家孩子哭闹时,需要的是糖果零食来解决。而她就不一样,王芝霞哭闹的时候,能让她心情变好的方法是去寺庙。在寺庙,王芝霞才体会到内心的宁静,可能这就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吧。周围的亲戚朋友都不禁调侃,说王芝霞上辈子必然是佛门中人。
年纪尚小的王芝霞喜欢聆听寺庙的钟声,喜欢寺庙香炉的味道,香烛燃烧的香气扑鼻,王芝霞便如感受到内心召唤一般。在见到寺庙的佛经之后,更是爱不释手。还不识字的王芝霞总是会感到莫名的亲近感,打开佛经,细细抚摸上面的字体,上面的每一个字体都仿佛一个个跳动的精灵,能够与她对话。王芝霞置身其中,怡然自得。
开始读书认字之后,王芝霞想要参透佛经的欲望就更加强烈了。她还买了一些佛经在空闲时间进行感悟。佛经是晦涩难懂的,若不是真的感兴趣,是很难理解和感悟的,会令人觉得十分的枯燥乏味。但是王芝霞是真的对佛经感兴趣,完全不觉得无聊,相反她觉得很有意义。
王芝霞与佛学有着妙不可言的缘分,佛学一直吸引着她,在她的心里扎下了根。正所谓,心向往之,行必将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佛的缘分让王芝霞对佛经十分感兴趣,也为她之后成为终南山第一女隐士埋下了伏笔。
2.遵从内心感召,离开丈夫儿子毅然出家
时光飞逝,日子在一天天的过去,王芝霞也长大成人,开始为生活奔波劳累,过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世俗日子。当时的王芝霞也已经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与丈夫一起承担着家庭的责任。繁琐无味,日复一日的生活渐渐让王芝霞变得麻木,渐渐的忘记当初立志追求佛法的初心。
但或许一切早在冥冥之中便注定了逃不脱的缘分,只是需要一个爆发的契机,与佛结缘的王芝霞也是如此。直到那天,王芝霞来到香积寺,在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寺里,她再次唤起了对佛学的追求。王芝霞感受到了久违的佛家氛围,那颗冰封的心仿佛在一瞬间被敲开,彻底融化,再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她追寻佛学的脚步了。
正是这一次的香积寺之行,王芝霞决定皈依佛门,告别自己的世俗生活。但那个时候的王芝霞,已不是一个人,她既是一个妻子,还是一个母亲。要放下世俗生活,谈何容易呢。经过一番激烈的内心斗争,王芝霞还是选择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下定决心到香积寺出家修行。
王芝霞的这个决定毫无疑问的遭到了丈夫和儿子的反对和劝解,但她去意已决。在她收拾行囊准备离去时,孩子死死地抓住母亲的衣角挽留她,王芝霞心中也着实不忍,但她还是狠心的拿开了孩子的手,继而慈祥的抚摸着孩子的头,之后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作为一个热爱佛学的人,王芝霞坚持了自己的追求,但是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她明显是不合格的。
在寺庙修行的王芝霞开始学习静心打坐,她一手持珠,一手翻经,渴望在佛经中找到心灵上的宁静和安定。出家人心中,六根清净,无世俗牵绊。但是王芝霞有着自己的家庭,有着自己的孩子,在寺庙修行的她偶尔会被这些所牵绊,想念自己曾经美满的家庭。
每每想起孩子不舍的眼神,王芝霞都有所动摇,但是她最终还是没有放弃。王芝霞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能够真的从红尘中逃脱出来,做到四大皆空。为了继续潜心修行,王芝霞开始寻找更加适合修行,更加宁静的地方。
3.终遇终南山,终于脱离尘世
终南山鸟语花香,环境宜人,且山中幽静,是修行之地的不二选择。于是,王芝霞离开了香积寺,开始前往终南山修行。她在终南山建立了一座小庙,还给自己取名王慈善,意为行善积德,希望能够通过修行参透禅道,做到渡己及人。
王芝霞每日在寺庙里打坐,念经,不受外界干扰,她自得其乐。但同时,隐居的生活也是非常艰苦的,山上的条件设备皆不齐全。她居住的房子每逢刮风下雨,都会漏雨。修行的条件远远不如之前在香积寺的好。但是王芝霞并没有不满于生活的困苦,反而十分的豁达乐观。
在王芝霞看来,生活的艰苦也只是佛祖对她的考验之一。钱财乃身外之物,心中富有才是最珍贵的。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只有经受住生活的考验,才能真正参透佛道,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在山上她慢慢平静下来,没有再想过自己的亲人,每天与青灯作伴便足够。
王芝霞在这座小庙里一呆就是四十年的光阴,如今的她已经高达八十五岁了。她是终南山上年纪最大的隐居者,成为终南山第一女隐士。相信不少到终南山旅游过的朋友,都会对这位善良慈祥面容的老人家有所印象。
在山上的四十年里,王芝霞不问世事,也不与丈夫儿子见面,就只是知道儿子结婚的消息,也并没有回家看望。或许,在她的心中,对佛法的追求早已超过一切,她也早已脱离红尘世事了吧。八十五岁的王芝霞身体仍然十分的健康,凡事都追求亲力亲为。
日常生活中都是自己一人打理的,生活用品的采购也是她自己去。如今的王芝霞还能够连续打坐一百零八日,这需要多大的毅力才能做到啊。她说过,经常打坐,是因为打坐能够静下心来,更好的参透佛法。她把自己的半生都投入到对佛法的感悟中去了,并怡然自得。这不禁引发我们的深思。
首先,不得不说,王芝霞是一个成功的修行者,她在佛法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并沉浸其中。但换个角度来看,她并不是一个好的妻子和母亲。想必在她离开的日子里,家中之人必然十分想念王芝霞,然而她还是选择了孤灯为伴。
这是王芝霞的选择,我们无从干涉。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面临着选择,只要坚定自己的选择,并为之不断努力,便无所谓他人的看法。
其次,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不为世俗困扰。生活的艰苦并没有打倒王芝霞,相反她在这样的环境中潜心修行,参禅感悟,自得其乐。但是并不是说每个想脱离世俗烦恼的人都可以选择归隐,与青灯常伴。若不是真的喜欢,没有绝大的毅力,是无法成功的。
归隐修行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你可以忍受没有高科技,没有家人朋友,只有孤灯与佛的日子吗?如若不能,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其他缓解烦恼的方法,做自己喜欢的事,吃自己喜欢的东西,与家人朋友倾诉等等,让自己暂时脱离尘世。
最后,勇敢追求自己所爱,并坚持下去。王芝霞从小便喜爱佛学,尽管长大后有所动摇,但最终还是坚持自己所喜欢的东西,排除万难。尽管生活艰苦,但她仍然保持乐观心态,持之以恒,修行四十年之久。坚持是成功路上最好的伙伴。人生恰恰像马拉松赛跑一样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称为胜利者。
文/文史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