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愈静时,就越能衬托出人心的喧嚣。现在,人类的每个夜晚似乎总会跟失眠纠缠在一起。失眠对于现代人而言似乎成了一件极为普遍的事情,这怕是古人难以想象的吧?我们不用问古人,只消问问那山中的隐士便知。那些隐士居住在深山内,过着同古人一般的生活。
在我最初的印象中,隐士的生活应该是很诗意的,晨起见薄雾缭绕,日落见云霞漫天,只闻鸟兽争鸣,不闻车水马龙。但今日要推荐的这一本枕边之书《空谷幽兰》,却向我揭示了隐士的另一面。这本描写了中国独有隐士现象的书,却出自一个美国人之手——比尔·波特,演员陈坤也极力推荐过这本书。
南海出版公司出版封面空谷幽兰本来的意思就是无人山谷间一株踽踽独立的兰花,不争不抢,自开自落。我觉得用空谷幽兰做这本书的书名既美又贴切。
因为这本书写的就是隐士,而隐士不就如这兰花一般吗?比尔·波特的文字有种中国画中白描的意境,‘古老的《山海经》中说,华山附近的一座山中,有一种岩石,用它煮汤洗澡,能够治疗皮肤病。这条河里的沙子看起来是如此洁白,用它似乎能够把幻世的红尘洗涤尽净似的。’在他平实的言语中,渐渐为我们构筑起了隐士的模样。
隐士大多住在南山、华山、终南山等等深山之中。由于近年来时常被游客打搅,有些隐士便不得已把住所迁到更加隐蔽的山坳里或是人迹罕至的顶峰。前往有些隐士住所的路途,甚至可以用非常危险来形容,光是上去就已经十分困难,但是比尔·波特却还是到访到了好些隐士。
书籍有很多的篇幅都一字一句地记录下了,作者与隐士们一问一答式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发觉原来在红尘众人眼中的受冻、挨饿等等苦难,在他们口中统统只有一句话,‘修行罢了’。身体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容器,一个安放灵*的容器。正所谓悠悠空谷,清清我心,身在红尘众人恐怕也很难体会。
隐士的风范只怕我等俗人效仿不来,若真是要深山一住几十年,怕是大部分人都受不了。只是读此书时,偶尔也能体会一二隐士那种淡薄的气度,会心平气和许多,也更好入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