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隐士的形象是美好的。
“硕人之宽”、“硕人之薖”、“硕人之轴”,一再加以赞扬。硕人在那个时代本就有身体健硕和品行高尚的双重含义,再加以反复以“宽”、“薖”、“轴”来描写“硕人”,使人深受感染。
“宽”的一种解释是心宽,另一种解释则是美貌;
“薖”字指貌美,也可引申为心胸宽大;
“轴”字一解美貌,一解自由自在。不管是貌美还是心胸宽广或是自由自在,都是夸赞“硕人”的美好。
作者要表现的就是隐士外在形象好,内在心胸宽广品德高尚,为人宽厚仁善不计小节。隐士远离世俗,却不被世俗遗忘,虽然隐于山水林原,仍被世人倾心尊重。
2.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优雅的。“考槃在涧”、“考槃在阿”、“考槃在陆”,作者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点出隐士盘桓在水涧、山坳、高原。隐士在涧水飞泻的地方,那一定是山清水秀的福地,山风徐徐,水流泠响,翠鸟和鸣,猿鹿相伴;隐士在丘峦起伏的地方,那小山必会有轻松翠柏,有山坳小溪,有清风明月;隐士在平原舒缓的高原,那原野一定是青草无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狐兔出没,野鹤时现,也许一泓清水缓缓流过,群羚悠然自得地在溪河中饮水,一切都是那样的祥和。水涧、山坳、高原,都是离开人群的地方。那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俗来俗往,更不会有战争。
3.隐士的生活是悠然的。“独寐寤言”、“独寐寤歌”、“独寐寤宿”,可以想象,隐士独居山间草堂,四周围着篱笆,篱笆内外有菜畦、有粮地。一个人耕种,可以丰衣足食。劳动之外读书、写字、弹琴,困了独自睡,醒了天已响。正所谓“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而且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忘已言”。隐士在幽静安适的环境中沉醉在自我的天地中,独睡、独思、独自张望、独自说话应答,独自咏诗歌号,独自游山玩水,这样的生活,在那个战争频繁的时代,真是舒适自由至极。
4.归隐的好处是令人羡慕的。隐士发誓不违背初衷,要长享这远离人间的乐趣,其实不仅仅是坚持高洁的理想。“士”指读书而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男人,“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在古代做隐士确实很好:可以在山水之间自得其乐地尽享人生。孔老夫子在当年就曾感慨:“无于《考槃》见遁世之士而不闷也。”“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唐代王维描写的隐居生活更是诱人。在中国历史上隐士有时可也可以收名获利,商朝末的伯夷、叔齐,春秋时的柳下惠、鲁少连,都因隐居而出了名;唐代卢藏用隐居终南山等待征召,后来果然被朝廷以高士聘授高官,因而后来人把读书人以隐居自抬身价求仕的做法称为“终南捷径”。